前几天跟刚升主管的小林吃饭金信达,他扒拉着碗里的菜叹气,天天跟团队熬到后半夜,客户还说方案没摸到点,下属也越来越没劲儿,其实不止小林,好多刚当管理的朋友都有这困惑。
总觉得带头拼命干就是好管理,结果在越忙越乱里打转,其实问题不在你不够努力,在没绕开那些看似对、实则错的管理误区。
别当超级员工了!
我发现不少新管理者刚上任,都会犯一个错,把自己多做事当成管理到位。
就像小林,下属写的方案他要逐字改,客户对接他要全程盯,连周报格式都要亲自定,最后自己成了团队里最忙的人,却没精力管方向对不对下属会不会成长。 其实这是把管理者和优秀员工的活儿搞混了。
展开剩余79%我总跟新管理者说,你不是团队的救火队员,是导航员,你的核心不是亲自解决问题,是让团队有能力解决问题;不是比所有人都忙,是让所有人的忙都有价值。
好多人会用加班时长衡量自己的付出金信达,甚至觉得团队不加班就是不努力。
但职场里哪看你流了多少汗?只看你解决了多少问题。客户不会因为你熬了三个通宵就降低标准,老板也不会因为你改了十版文档就忽略项目延期,想不通这点,再拼也是自我感动。
那些耗时间的假动作,该砍就砍
团队天天加班还没结果,多半是时间用错了地方。
之前帮一家公司梳理流程,发现他们每周要开4次同步会,每次两小时,内容全是上周做了啥这周要做啥,这些信息发个共享文档,5分钟就能看完,却耗掉团队8小时的有效时间,太不值了。
职场里有个规律,20%的关键事儿能决定80%的结果,剩下80%的动作其实都是瞎忙活。
就说文档这事儿金信达,好多团队改需求文档时,纠结字体大小段落间距比琢磨客户真要啥还认真,最后文档成了艺术品,客户的核心痛点却没解决,这就是把工具当目的,纯属浪费时间。
还有协作错位也特坑人,简单改个文案要全员开会表决,对接客户反馈要等所有部门点头,表面是集体负责,实则没人负责。
我之前管团队时,会给每个模块定唯一负责人,文案修改归内容岗,客户反馈归对接岗,非关键问题不用所有人凑一起。这么一改,团队沟通成本降了40%,加班次数也少了一半。
授权不是甩锅,是帮团队长大
好多新管理者怕下属做不好,大小事都自己扛,下属方案不满意,直接重写;客户有意见,自己连夜去沟通,最后自己累得快垮了,下属却越来越没信心。其实这不是负责,是剥夺了团队成长的机会。
真正的授权,得有信任梯度,不能一下全撒手。我带新人时会分三步来,第一步,让他做执行类小事,比如整理客户需求,每周同步一次进度,我只看有没有漏关键信息;
第二步,让他牵头小型任务,比如对接单个客户的方案调整,我只定结果标准,比如客户满意度要到80%,至于怎么跟客户聊方案怎么改,全让他自己定;
第三步,让他负责核心项目,只在他遇到跨部门协调的卡点时才帮忙。这样既不会出大错,也能让下属慢慢学会独立解决问题。
德鲁克说过管理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,我觉得重点不在不平凡的事,在让平凡的人做到。
当你不再纠结今天加了多久班,而是关心团队今天学会了啥;不再在意自己改了多少方案,而是欣慰下属能自己搞定客户,这时候你才真正走出忙乱陷阱,成了合格的管理者。
说到底,团队高效不是熬出来的,是管出来的;客户满意不是感动出来的,是解决问题换来的。
新主管与其在加班魔咒里耗自己,不如先转个念金信达,你的价值从来不是比所有人都努力,是让所有人的努力都有回报。
发布于:湖南省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